認識AI Overviews:AI摘要會影響SEO嗎?行銷該怎麼做?
AI 在這一兩年發展速度飛快,先是 ChatGPT、Gemini、Perplexity 相繼推出,後來連 Google 搜尋結果也出現了 AI Overviews(AI 摘要),在 SEO 業界和網站主之間引起了很大的討論,很多人都擔心:流量會不會大受影響?我們該怎麼做?
其實,Google 官方目前並沒有針對 AI Overviews,給網站主們額外的優化建議(根據 Google 所說,大家按照以往做 SEO 的方法就可以了);不過國外已經有不少第三方機構提出了研究數據,有些 insights 蠻值得參考,我們都會在這篇文章和你分享。
備註:研究指出 AI Overviews 的摘要是「動態產生」,意思是他每次的回答可能會不一樣、引用的來源網站也可能會變。所以說目前 AI Overviews 的變化是很大的,或許現在研究出來的結果,下個月就變的不同,所以在 Google 官方沒有統一聲明前,這些研究數據大家斟酌參考即可。
這篇文章會由 Harris 先生的顧問團隊維護、並且由 Harris 進行監修。
最後編修日期:2025 年 7 月
Google AI Overviews是什麼?
Google AI Overviews 中文是「AI 摘要」,也常簡稱「AIO」,是 Google 搜尋中的一個版位,當使用者搜尋關鍵字後,不需要點開網站,就可以從 AI Overviews 快速查看答案。這段答案是 AI 整合好幾個網站的資料,自動整理出來的資訊;點擊文字結尾的連結 icon,就能進一步查看這段文字的資料來源。(如下圖)
AI Overviews 的回答主要會有 4 種類型,可以參考下方圖片:
- 編號或項目符號清單(約佔 40%)
- 不同類型的列表(約佔 34%)
- 文字(約佔 24%)
- 文字 + 一張圖片(約佔 1.3%)
不過現在還沒有很具體的研究指出,什麼關鍵字或產業,容易觸發哪種類型的 AI 摘要。而我們觀察下來,目前台灣的 AI 摘要大部分都是「文字 + 編號或項目符號清單」較多。
▍AI Overviews 發展歷史
- 2023 年 5 月:Google 在 I/O 開發者大會推出,當時叫做 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 (SGE),是測試版的功能
- 2024 年 5 月:重新命名為 AI Overviews(AIO),並在美國正式推出。同年 10 月進一步推展到上百個國家,但這時台灣的搜尋結果還沒有顯示 AIO,必須透過 LABS.Google 網頁體驗使用(只能用英文查詢,尚未支援繁體中文搜尋)
- 2025 年 5 月:台灣搜尋結果正式出現 AI Overviews。AIO 已適用於 45 種語言、超過260個國家。

想讓你的網站行銷更有效?我們可以幫忙
-
SEO優化:關鍵字進Google第一頁,讓顧客一搜尋就找到你
-
GA數據分析:用數據告訴你,網站哪裡有問題、又要怎麼改善
-
品牌行銷顧問:客製化制定行銷策略,真正提升商業表現
▍AI 摘要如何運作?
Google 雖然沒有很明確介紹 AI Overviews 背後的機制,但從 Google 申請的 AI Overviews 專利文件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 AIO 的運作原理:
- 使用者查詢關鍵字
- 理解需求:Google 會用 AI(大型語言模型)來了解這個關鍵字的上下文和搜尋意圖
- 收集資訊:Google 從已索引的網站、文章、圖片中,挑選出最相關的資訊
- 考慮附加內容:除了搜尋結果本身,Google 也會參考其他人搜尋相似問題時,覺得有幫助的內容,進一步補充背景資訊
- 產生 AI 摘要:Google 的 AI 把這些資訊整合,生成我們看到的 AI Overviews。回答中會附上參考資料來源,讓使用者能點進網站來驗證資訊正確性
- 根據情境調整回答:AI 摘要不會一成不變,它會根據使用者每次查詢的語氣、關鍵字、上下文等情境來調整回答
- 從使用者行為中學習:Google 的 AI 會觀察使用者和 AI Overviews 的互動方式,例如是否有點擊哪個參考資料、或是直接忽略 AI 摘要,這些都可能會影響 AI 的回答
- 持續優化回答:Google 的 AI 會根據新資訊和互動不斷更新,讓回答可以更精準、符合搜尋意圖
在以上的運作流程背後,Google AI Overviews 主要使用了「Generative AI(生成式 AI)、LLM(大型語言模型)、Google Gemini 模型、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檢索增強生成)」這幾個技術。
Google 官方指出,AI Overviews 和大家經常使用的 LLM 語言模型不同(像是 ChatGPT、Perplexity ),AI Overviews 並不只是單純的訓練資料然後輸出,而是也融合了 Google 的搜尋演算法(Core Web Ranking Systems),會從索引的網站中辨識出優質、相關性高的資訊,來作為 AI Overviews 的內容,確保回答更正確且精準,也因此在目前的 AI 搜尋工具中,AI Overviews 的參考來源可說是最為廣泛的。
▍AI 摘要的「回答」會變嗎?
AI Overviews 的回答是會變的!因為 AI Overviews 是動態產生,如果網路上有新的資訊發布、Google 爬蟲爬取新的內容、SERP 排名有變化,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 AI Overviews 的引用來源、回答也可能會變得不同。
目前還沒有數據指出,AI Overviews 是否有固定的「更新頻率」,但可以確定的是,Google 已證實 AI Overviews 屬於 Google 搜尋的一部分,所以當演算法更新時(例如一年會發生好幾次的 Core Update 核心更新),AI Overviews 也會受到演算法影響。
圖片來源:LinkedIn
▍AI 摘要的「位置」會變嗎?
AI Overviews 不只回答會變,他在搜尋結果頁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
一開始, AI Overviews 幾乎都出現在搜尋結果頁的最上方,也就是第 1 名的位置;但是最近愈來愈常看到 AI Overviews 排在第 2、3、4 名、甚至是更後面
Search Engine Land 也有提出類似的觀察:
【AI Overviews 在搜尋結果頁的位置比例 (美國的資料)】
- AIO 排在第 1 – 87.6%
- AIO 排在第 2 – 7.6%
- AIO 排在第 3 – 2.8%
- AIO 排在第 4 或更後面 – 2%(其中有兩成是具有購買意圖的關鍵字)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目前 Google 並沒有明確說明,推論幾個可能的原因是:
- Google 在進行測試:沒有規律或原因,可能是 Google 正在做 A/B 測試,觀察使用者的互動行為
- 根據關鍵字的不同,調整 AIO 位置:若是交易型關鍵字(例如購物、比較、價格查詢),AIO 比較常出現在第 2、3 名或是更後面
- 根據使用者的互動情況,調整 AIO 位置:例如大多數人都會跳過 AIO,直接點擊搜尋結果中的網站,那麼 Google 可能會把 AIO 的位置往下移(如果是這個原因,那網站主就要持續優化網站 SEO 排名和點擊率)
哪些關鍵字/產業容易有 AI 摘要
看完 AI Overviews 的基本介紹,那麼,AI Overviews 有多常出現呢?什麼關鍵字會有 AIO?
Google 官方是這麼說的:只有在系統判斷 AI Overviews 可以為傳統搜尋提供額外價值時,才會顯示這類 AI 摘要,因此通常不會觸發。
上面那段文字大家可以參考就好,因為不管是國外的數據統計、還是我們這幾個月的使用體驗,AI Overviews 其實很常出現,而且出現的頻率有愈來愈高。
- Semrush 2025 年 3 月的研究:統計超過千萬個關鍵字,其中 13.14% 會出現 AI Overviews,比起 1 月的 6.49% 高出兩倍以上,出現的頻率有逐月增加
- Conductor 2025 年 5 月的研究:統計 1.18 億個關鍵字,其中 14% 會出現 AI Overviews,比上季成長 65%
- Ahrefs 截至 2025 年 6 月的數據:統計 5.9 億個關鍵字,其中 9.46% 會出現 AI Overviews(備註:Ahrefs 的統計包含更多國家,所以 AIO 比例相對較少一點)
▍哪些「關鍵字」容易有 AI 摘要?
統整許多不同的研究結論,目前「資訊型、CPC低、搜尋量低」這 3 類關鍵字的搜尋結果較容易出現 AI Overviews:
- 資訊型關鍵字
Semrush 研究發現,觸發 AI Overviews 的關鍵字,高達 88.1% 是屬於資訊型關鍵字(剩下分別是:比較/推薦型關鍵字 8.69%、購物交易型關鍵字 1.76%、品牌導航型關鍵字 1.43%,關鍵字類型的介紹請看這篇教學文章)
資訊型關鍵字是指,使用者搜尋是為了「尋找資訊、尋找解決方案、得到知識」,一般來說,資訊型關鍵字搜尋的字數也會比較多,像是「定義」(XX是什麼)、「比較」(XX和OO一樣嗎、XX和OO差別)、「找答案」(OO怎麼做、OO為什麼…、OO可以…嗎)等等,因為資訊型關鍵字的搜尋意圖很明確、也有標準答案,搜尋結果很容易會出現 AI Overviews。
- CPC 低的關鍵字
Semrush 和 Ahrefs 的統計結果一樣,在觸發 AI Overviews 的關鍵字中,大約只有 10% 具有購買意圖(也就是轉換率高、CPC 高的交易型關鍵字),換句話說,有 90% 的關鍵字都是 CPC 低的字詞,其中甚至有 70% 的關鍵字沒有任何 CPC 資料。從這些數據可以推論,Google 有刻意不讓 AI Overviews 顯示在購物導向的關鍵字,避免對 Google Ads 廣告收益造成影響。
- 搜尋量中低的關鍵字
之前許多數據都指出,搜尋量偏低的關鍵字比較容易觸發 AI Overviews,但這個現象在這幾個月逐漸出現變化,即使是搜尋量高的熱門關鍵字,也開始會有 AI 摘要。
– Semrush 研究:觸發 AI Overviews 的關鍵字,其中將近 60% 的關鍵字每月搜尋量不到 100
– Authoritas 研究:AI Overviews 較常出現在「搜尋量中等」的關鍵字,月搜尋量501~2400 的關鍵字中有 42% 會觸發 AIO,其次是月搜尋量 101~500 的關鍵字, 36% 會觸發 AIO
– OVERDRIVE 研究:從 2025 年 2 月開始,發現雖然觸發 AI Overviews 的「關鍵字數量」變化不大,但搜尋總量增加了 80%,代表更多搜尋量高、意圖廣泛的字詞也開始觸發 AIO
這個趨勢在台灣也可以觀察到,例如:不只【seo要怎麼學】這種資訊型關鍵字會有 AI 摘要,現在連【seo】這種搜尋量很高的核心字,也開始出現 AI 摘要。
▍哪些「產業」容易有 AI 摘要?
除了關鍵字的類型會影響 AI Overviews 的出現頻率,不同產業的內容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某些產業的內容因為資訊量大、使用者搜尋意圖明確,更容易出現 AI 摘要。(備註:以下是針對美國的研究,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台灣搜尋結果喔!)
根據 SEOClarity 的研究,關鍵字出現最多 AI Overviews 的前 10 個產業分別是:
- 健康(醫療保健、健康、疾病等資訊)
- 商業與工業(商業活動、產品、服務)
- 新聞媒體出版業(新聞報導、媒體文章)
- 藝術與娛樂(電影、音樂、戲劇、文化)
- 家庭與社群(家庭育兒、社會議題)
- 電腦電子產品(電腦軟硬體、3C科技資訊)
- 興趣與休閒(休閒活動、運動等等)
- 網路通訊(網路服務、通訊、電信)
- 工作與教育(求職、教育、升學資訊)
- 美妝保養(化妝、保養知識)
BrightEdge 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論:AI Overviews 顯示最多的產業是「醫療保健、教育、B2B、保險」,其中「B2B 產業」的 AIO 增加幅度最大,而「旅遊和娛樂業」的 AIO 也正在快速增加中。
相較之下,電商產業的 AIO 出現頻率一直以來都很低,這也呼應了我們前面的推測:AI Overviews 有避開商業導向的關鍵字,避免影響 Google Ads 廣告收益。
AI 摘要對網站有什麼影響?
AI Overviews 推出後,使用者的搜尋習慣也跟著改變,現在許多問題可以直接從 AI 摘要得到解答,使用者不一定會再點進網站查看內容,這也導致各個網站的流量開始下滑。而究竟影響有多大?目前已經有一些研究數據……:
▍點擊率與流量的影響
2024 年 AI Overviews 剛推出時,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說:
如果把內容和連結放在 AI Overviews 中,它們的點擊率會比放在 AI Overviews 之外更高。
但在經過一年後,2025 年Ahrefs 研究發現,AI Overviews 的出現會讓排名 1 的點擊量減少了 34.5%;也有其他數據指出,雖然 Google 搜尋曝光量增加了 49%,但點擊率(CTR)卻下降了 30%。
在我們顧問公司來看,手上也有很多客戶明顯受到 AI Overviews 影響(每個產業的狀況不一樣,有些產業幾乎沒有影響、有些則受到很大的衝擊,例如媒體產業),如果網站流量受到 AI Overviews 衝擊,打開 Search Console 會看到明顯的「分岔」,也就是「曝光量提升、點擊量下滑」。
▍那麼,AI 摘要會造成零點擊搜尋嗎?
零點擊搜尋(Zero-click searches )是指「使用者沒有點擊任何搜尋結果的網站,就結束的搜尋行為」,當使用者已經在搜尋結果看到答案、對搜尋結果不滿意、或是更改關鍵字重新搜尋,都有可能造成零點擊。
零點擊這個現象一直都存在(2022 年約有 25.6% 的搜尋是零點擊),不過在 AI Overviews 推出後,有愈來愈多關鍵字, 搜尋後就會直接在 AIO 或精選摘要顯示出答案。這讓許多網站主開始擔心,未來會不會都變成「零點擊搜尋」?
Semrush 研究的看法是,雖然 AI Overviews 推出後,零點擊的比例確實有提高,但這個現象不一定是因為 AIO 本身造成的,而是這些關鍵字本身就偏向「資訊型查詢」,使用者只是想要快速找到答案,本來就沒有強烈的點擊需求(例如「水煮蛋要煮多久」、「香菇要洗嗎」)。
進一步比對「相同關鍵字,在 AI Overviews 推出前後的點擊狀況」,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結果:零點擊率反而從 38.1% 下降到 36.2%,表示 AI Overviews 和零點擊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所以,大家目前不用太擔心 AI Overviews 會完全搶走網站流量、或是 SEO 會消失這件事。SEO 是會持續存在的,只是使用者的搜尋行為可能會有所變化,SEO 優化的手段、方式、流程也可能會改變。我們要優先思考的是:針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也是我們下一段要分享的內容。
面對 AI 摘要,行銷人該怎麼做?
AI Overviews 推出後,「搜尋引擎優化」的目標也跟著改變,現在不只要優化網站進 Google 第一頁,還要想辦法讓內容被 AI Overviews 引用。除了關鍵字佈局,內容的呈現方式、結構完整性、品牌力也都會造成影響,以下是 4 個實務上可以開始調整的方向:
▍1. 要怎麼被 AI 摘要引用
Google 官方是這麼說的:
要出現在 AI Overviews 中,最低要求是網頁要能被 Google 索引,除此之外不需要額外做什麼特別的優化或設定,但原先的 SEO 基本功依然很重要,還是會對網站有幫助。
例如:
- 讓 Google 看得到內容:確認 robots.txt 允許 Google 檢索、網站有清楚的內部連結動線、重要內容也要用文字來呈現
- 提供好的網頁體驗:像是網站速度要夠快、手機版網站要做好
- 優質內容:確保內容符合 Google 實用內容原則,並設定對應的結構化資料標記
雖然以上看起來像是 SEO 的老生常談,但在 AI 時代中,這些基本功還是不可少,因為你的網站必須要先能被 Google 理解,才會有機會被 AI 摘要引用。
▍2. 內容結構要清楚
延續上一點,如果想讓網站內容更容易被 Google 理解,你的「內容結構」就要夠清楚明確,Google AI、ChatGPT、Perplexity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爬蟲在讀網站內容時,看的其實是一大長串的程式碼,當你的內容結構有邏輯、層次分明,爬蟲就能更快抓到重點,也更有機會引用你的內容。
下面這幾個做法,可以幫助 AI 更好讀懂網站內容,同時也能改善讀者的閱讀體驗:
- 善用表格、列點、清單等格式:
表格、列點在 html 程式碼中會標示為 <table>、<li>,比起一大段密密麻麻的文字,條列式的資訊更能讓爬蟲抓到重點。像是步驟流程、推薦、比較等資訊,都很適合用這類格式。 - 清楚的標題層級(H2/H3/H4):
標題就像是在在資料中畫重點,能讓爬蟲快速判斷每個段落的主題,知道「這一段有沒有我需要的資訊」。 - 點出問題,解答疑問:
「問題+解答」這種結構,對 AI 來說是非常明確的資訊。你可以使用 FAQ 的形式、或是把段落標題改成使用者會搜尋的問句,然後在內文一開頭就給出答案。
▍3. SEO排名仍然很重要
而許多國外的研究也發現,AI Overviews 參考的內容來源,大部分還是 SEO 排名好的網站,這也呼應了 Google 官方說的:不用特別做什麼優化,繼續做好 SEO 就對了。
- Search Engine Land 研究: 搜尋結果排名第 1 的網頁,被 AI Overviews 引用比例是 53%;而排名第 10 被引用的比例只有 36.9%。
- SEOClarity 研究:AI Overviews 引用的內容,有 77% 是來自搜尋結果前 10 名;並且有超過 80% 的回答,會引用至少一個排名前 3 的網站。(但隨著 AI 摘要愈來愈普及,未來前 10 名的引用佔比也可能會下降)
- Ahrefs 則有不同的觀察 :AI Overviews 引用的內容,有 40% 是搜尋結果第 11~20 名的網站,代表就算沒排進 Google 第一頁,也是有機會被 AI 摘要引用。
▍4. 多渠道行銷,增加品牌網路足跡
除了內容和 SEO 之外,我們要做的還有「增加品牌的網路足跡」,也就是品牌在整個網路上的「存在感」。這是未來的行銷趨勢,也是 AI 時代下一定要做的策略。
Ahrefs 研究了「哪些因素會影響 AI Overviews 引用網站」,發現最相關的前三個因素都圍繞著「品牌力」,分別是:
- Brand web mentions:品牌名稱在網路上被提到的次數
- Branded anchors:包含品牌名稱的超連結文字
- Branded search volume :品牌相關關鍵字的搜尋量
研究還指出,網路提及率在前 25% 的品牌,被 AI Overviews 引用的比例,會比落在 50~75% 的品牌多出 10 倍以上,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品牌在網路上的討論度不高,可能會很難出現在 AI Overviews 中。在 AI 時代中,品牌在網路上的形象非常重要,我們要盡可能的增加網路足跡、加強品牌力,也就是佈局多渠道行銷(Multi-Channel Marketing)。
多渠道行銷是「同時透過多個行銷管道,與潛在顧客接觸、互動、推廣產品的一種策略」,主要有三個好處:
- 降低被單一平台演算法影響的風險
- 提升品牌知名度,觸及不同平台、不同搜尋習慣的使用者
- 在 AI 時代中增加被引用的機會
尤其這幾年行銷市場變化快速,行銷平台從 Facebook、Instagram、Dcard、YouTube 到 Podcast、短影音、Threads……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平台崛起,若只把流量壓在單一渠道上,對品牌的長期經營風險是很高的。若打算長期經營品牌,建議現在就要開始做多渠道行銷,增加網路足跡:
- 自有網站和部落格(分享品牌觀點、知識型內容)
- 新聞媒體(採訪、觀點、品牌故事)
- 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X)
- 論壇(Dcard、ptt、Threads)
- 多媒體內容(YouTube、Podcast、短影音)
小提醒:如果有合作的反向連結,連結文字不要只寫「點擊這邊」這種模糊的文字,要盡量帶到品牌名稱,才會對品牌力更有幫助喔!
AI 摘要常見問題
▍Q1:AI 摘要和精選摘要有什麼不同?
AI 摘要是參考了許多網站後,由 AI 生成的一段回答,內容通常更全面、詳細,可以想像成是 Google「看完很多文章後,幫你整理出一段總結」。
Google 精選摘要是從單一網站中擷取一段簡短的內容,通常是一段文字、表格或或清單列表,會直接顯示在搜尋結果最上面,可以想像成是 Google 幫你「挑出一篇文章的重點內容」。
他們兩個的目的都是要幫助使用者更快找到需要的資訊,但精選摘要是「直接引用文章」,網站被引用的話有機會提高點擊率; AI 摘要則是「整合資訊給出答案」,也相對降低了使用者點擊的意願。
▍Q2:AI Overviews 可以關掉嗎?
AI Overviews 已經是 Google 搜尋的功能,沒辦法關掉。但如果你真的不想看到 AI Overviews,可以在搜尋結果頁點擊篩選列的「網頁」,就只會看到「網頁搜尋結果」,不會顯示 AI Overviews。
▍Q3:要如何追蹤 AI Overviews 的成效?
如果你想查看「哪些網頁被 AI 摘要引用」、「哪些關鍵字會顯示 AI 摘要」、「AI 摘要帶來的曝光/點擊量」,目前只能透過 Ahrefs、Semrush、Keyword.com 等第三方工具查看。Google 官方工具(Search Console、GA4)還沒有推出相關的功能。
▍Q4:AI Overviews 的資訊都是完全正確的嗎?
不是。
Google 坦言,AI Overviews 通常不像其他大型語言模型容易「產生幻覺(也就是編造內容)」,但它畢竟還是 AI 生成的內容,沒辦法保證是 100% 正確無誤。特別在以下幾種狀況,容易導致不正確的回答:
- Google 誤解了使用者的搜尋意圖
- Google 誤解了網頁內容中,語意上的細微差異
- 使用者搜尋的問題,網路上缺乏高品質、權威的資料來源
所以,如果是需要高度準確性的資訊,例如醫療健康、金融、法律等問題,建議大家還是要點擊來源網站,親自查證內容是否正確,不要只看 AI 摘要就下定論。
▍Q5:AI Overviews 的資訊有錯,要怎麼處理?
如果發現 AI 摘要的回答不正確,可以點擊 AI 摘要右上角的「⋮」,提供意見回饋。或是把摘要展開,點擊最下方的「👍」或「👎」來提供回饋。
不過 Google 官方也說明,如果 AI Overviews 回答有錯,他們並不會手動一個個調整 AI 的回答內容,而是會把這些回饋納入系統的改善方向中。
▍Q6:AI Overviews 未來的趨勢是什麼?
AI Overviews 有任何的更動或測試,基本上都會先在美國進行,穩定後才會推展至其他國家、其他語言的搜尋結果(像是美國和台灣就整整差了一年推出),因此我們可以多多關注 AI Overviews 在國外的最新動態,較能掌握最新的趨勢。
例如在 2025 年觀察到幾項新趨勢:
- 美國的 AI Overviews 內容展開後,最下方出現廣告版位
- Google 正在測試在 AI Overviews 顯示 YouTube 影片片段,例如搜尋「降噪耳機推薦」,會顯示相關的介紹影片段落
- 美國 SEO 專家 Lily Ray 在 X 上分享,AI Overviews 回答中的部分字詞會附帶連結,點擊後就會連到該字詞的 Google 搜尋結果,認為這個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更快速查詢相關主題。
Harris 怎麼看 AI 摘要?
AI Overviews 出現後,確實改變了搜尋生態,而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同行銷人對 AI 摘要的看法不太一樣。有人認為,使用者看 AI 摘要就得到答案了,就不會想再點進網其他網站,網站流量只會愈來愈少。但也有人認為,AI 摘要幫我們過濾掉了「低互動意願」的使用者,也就是那些本來就只想快速找答案、不會在網站多停留的人,而現在留下來的,反而是那些認真搜尋資訊、願意點擊網站、有意願深入互動的使用者。雖然 SEO 整體的流量下滑,但流量的品質、網站的轉換率卻是提升的。
你贊同這個看法嗎?
我們覺得仍要觀察一下,目前不抱支持或反對的立場。雖然 AI Overviews 目前還不會完全讓 SEO 消失,但他的確讓搜尋結果頁愈來愈競爭,如果沒被 AI 引用,至少也要排進 SEO 前五名,曝光和點擊才會比較穩定。
總結來說,我們認為不用太過焦慮,對於網站主、內容經營者來說,AI Overviews 其實也是個契機,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品牌的內容策略,及早佈局多渠道行銷,大家可以思考這幾個問題:
- 品牌是否有足夠的網路足跡?
你的目標客群在都在使用哪些平台?又有哪些新的行銷管道值得投入?是否有預留資源,為未來可能崛起的平台做好準備?
- 內容是否有符合使用者搜尋意圖?
可以先挑網站流量最多、或最重要關鍵字的 Landing Page,確認內容是否夠專業、結構夠清楚,有機會被 AI 摘要引用
- 網站體驗是否良好、是否能留得住人?
AI 搜尋的時代下,使用者的注意力更短、更沒有耐心,我們要盡可能讓每個進到網站的使用者,都願意留下來繼續互動
- 是否有做好競品分析和市場觀察?
競品傳達給市場的資訊,會影響消費者對整個產業的認知。多多關注競品的動向,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消費者的痛點
未來只要 AI Overviews 有新的變化,我們會在這篇文章持續更新,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如果有 SEO 優化、數據分析、網站優化顧問的需求,也歡迎和我們預約免費諮詢:)